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文化天地
地学动态
地调风采
行业精神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调风采
王炬川:八上西昆仑 为国献青春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人民网 | 时间:2015-04-16 11:00:52 | 人气: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

  2014年国庆前夕,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新疆民丰1︰5万J44E021019等5幅区调项目进行野外验收。最终,历时3年的该项目以总评90分的好成绩,荣获“优秀”级。验收结果一出,项目组一片欢腾。领导致电祝贺,赞扬项目组的同志们用心血和汗水为祖国65周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作为该项目负责人的王炬川却显得格外平静。从业24年,参与或主持地质调查项目20余个,足迹遍布秦岭巴山,汗水洒遍白山黑水、青藏高原的他已记不清有过多少项目获得殊荣,令他难以忘怀的是自己和工友们风餐露宿、舍生忘死的日日夜夜,是他八上西昆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地质调查事业的难忘征程和无悔选择……

八上昆仑:越是艰险越向前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片神秘的区域,它位于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的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是横亘在中国中部的巨型纬向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神秘的土地被称为“西昆仑”。作为在陕西关中平原长大的王炬川自小对大山怀有一种向往和敬畏之心,1990年从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地质部门工作,从此常年与山为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祖国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

  早年读神话小说,王炬川心目中的“西昆仑”是王母娘娘的瑶池玉宫,那里有不老泉、不死药、长寿果,女娲补天、蟠桃盛会、演义封神、白蛇灵芝等脍炙人口的传说更让人心驰神往。然而,从2000年参与新疆1︰25万《于田县》、《伯力克》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起,到2014年主持完成新疆民丰1:5万区调项目,14年间,他八上西昆仑,却领略到这片神秘土地的阴戾与凶险。

  西昆仑,绝大多数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空气干燥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象变幻无常,一天之内就可能让你面临狂风肆虐、雨雪交加、冰雹盖顶等各种考验。干渴、缺氧、酷热、冰冻、迷路、疾病等重重困难,也时常会像拦路的猛虎,让人猝不及防。然而,王炬川深知,进入20世纪,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的实施,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新的大规模地质调查活动需要英勇的地质人去探路、探索;步入21世纪,随着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付诸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场与时间赛跑、为建设加油、为祖国争光的战役在全国全面打响,肩负着基础地质重任的地质调查人肩头的担子更加沉重。祖国在召唤,事业在呼唤,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最需要的地方。王炬川说:“怕困难,怕艰苦,就不要干地质!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要的正是这种精神!”24载从业生涯,14年八上昆仑,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初上西昆仑,一位随队司机因脚部小伤口,不愿耽误工作,不愿给大家添麻烦,拒绝下山治疗,最后导致截肢,至今让王炬川难以释怀。但是,面对艰难险阻,王炬川和队友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着人迹罕至的高原深处挺进……

  2004年,1︰25万《于田》幅区调项目完成后,王炬川又带领1︰25万《康西瓦》《岔路口》幅区调项目再上高原。为了克服高原反应,确保项目顺利进展,5月的一天,他领着20余人来到青藏线海拔5100米的泉水沟进行高原适应训练。泉水沟空气稀薄、重峦叠嶂,当地人都说山沟有瘴气,把这个地方叫做“死人沟”。到了晚上,队员们分别住进当地的两个“小旅馆”。所谓的旅馆,其实就是用草席和彩条布围挡起来供过路人吃饭和临时休息的简易小棚子。5月,虽说已到初夏,但这里的夜晚依然又潮又冷。住进小棚子,由于高原缺氧,大伙都感到头疼睡不着,随队医生为大家发放了药品,让大家吃药缓解症状。直到后半夜,才有人陆续进入梦乡,王炬川仍感浑身难受,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到了凌晨四点多,他想起来上厕所,可是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无法站稳。其他同志也许和自己有同样的症状,他顿感情况不妙,硬是挣扎着爬起来,喊起了随队医生。经医生检查,是高原反应,再加上小旅馆的老板为了给客人驱寒,在棚子内放置了蜂窝煤炉子,两个因素叠加,导致高原反应加重,必须尽快治疗!于是王炬川和医生赶紧将大伙喊醒,大伙你喊我、我扶你地爬起床,连搀带扶到了户外。费了好大劲,王炬川和队友们将随队备用的两罐氧气搬下车,随队医生开始让大家吸氧输液、接受治疗。因为人多氧气罐少,队友们认为王炬川年龄偏大、症状不轻,让他先吸氧,但王炬川坚决不肯,坚持让其他队员先吸,直到同志们都吸过氧后,他才最后一个接受吸氧治疗。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王炬川感受到了在西昆仑工作的艰险,让大家经受了野外生存的磨练,也增进了团队迎难而上、患难与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凭着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凭着西北汉子刚强不屈的性格、百折不回的韧劲,14年间,他参与和主持了西昆仑无人区两个1︰25万项目共6幅图、1个1︰5万项目共5幅图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

寻根溯源:新图更须用心绘

  地质调查是专业要求十分严格的工作,即使困难再大、条件再艰险,也不能偷工减料,凭主观臆想应付差事。科班出身,从业20余年,平均每两三年就有一个新的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职称已到正高级工程师的王炬川每接到一个新项目,都坚持“从零起步,从头再来”,丝毫不敢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取代应该在第一现场获取的第一手资料。

  2001年8月,王炬川带领1︰25万《于田》幅区调项目北部组17名队友在阿什库勒湖一带工作。该地区是新生界火山岩丰富发育的地区,火山结构及各种火山自然景观齐全,王炬川和队友如获至宝,把这里当成了学习和研究原生态火山岩难得的课堂和实验场。2号火山口,海拔4700米,相对高度约300米,中部呈漏斗状、外侧中锥形,最高处火山口直径约500米,向南有一缺口。火山锥外部的坡度达40-50度,加之碎石遍布,极难攀爬。为了调查新生界火山口的地质特征,王炬川和同队的另一名技术人员不顾别人劝说,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爬上了2号火山口。相比2号火山口,要一睹硫磺达坂火山机构的尊容越发艰难。这座火山,山脚下海拔高度已达5200米,相对高差更是达到了500多米,此前从未有地质人员上去过。为了一探真容,王炬川在别人休息时,只身一人向山顶爬去。在海拔5000多米的平路行走尚且不易,要爬上500多米,每爬一步都累得气喘吁吁。历经了90多分钟的极限挑战,终于爬到了山顶。攀爬中,见识了新生界火山岩从山脚下的潜成相、到山顶上的溢流相,甚至见到了浮岩的出现,他喜出望外,对火山岩有了直观的、立体的、系统的认识。

  2002年,在他的带领下,北部组顺利完成野外填图任务,编制了于田县幅和伯力克幅地质图,编写了二幅区域地质成果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其中《伯力克》幅以89分的好成绩获优良级评分,《于田县》幅成果报告,更是以94分的高分,荣获地调局第一轮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项目评审优秀第一名,10年后的 2012年,《于田县》幅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图幅展评“三等奖” 。

  要探寻真相、取得真经,确保项目质量,不仅要征服“火焰山”,还要征服“通天河”。2012年,王炬川不顾年近知命的年龄再上高原,勇挑新疆西昆仑民丰县南1︰5万五幅区调项目重担。该项目竞标中,不少参与竞标的单位详细了解了项目所在区域的艰苦条件后,相继表露出退却思想,陕西地调院却勇敢地拿下了这一项目,并且把这一项目交付给王炬川团队去完成。该项目地处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大斜坡地段,海拔高度从2600米到6300米,要穿越峡谷瀑布,攻克夏玛勒克河和乌鲁克萨依河的阻隔,根本无路可走,只有涉水而进。进军项目地,项目组先后四次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手段,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2013年10月,避过暴雨期,王炬川带领项目组同志和6名当地民工背着行李,第5次向两河深处的夏玛勒克河腹地发起新一轮强攻。大家穿越一线天峡谷,行走在深及大腿的刺骨的冰雪融水中,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一脚向前探路。遇到深潭就采用“皮筏子”漂流而过,遇到陡崖就用绳索保护进行攀援,有时一天只能向前推进两三公里。行程近半时,沟谷陡然变窄,“皮伐子”不能漂流,侧旁陡壁又难以攀爬,当地民工打起了“退堂鼓”。进,障碍重重;退,前功尽弃,怎么办?王炬川一边给当地民工“打气”,告诉他们往回退,天黑前也难以退回到能够住的地方,同样危险,只有向前走,才有可能在前边不远处两大河交汇的地方找到设帐休息的地方。稳定了民工的情绪,他和队友们反复观察研究,找到了向前挺进的办法:先沿水边小心涉水前行,爬上一个小洞,再爬到上部一个缓坡处,然后尝试把皮筏放到河里。在他的带领下,民工和技术人员将行李一件件传递过去,终于得以继续前进。第3天,民工不小心将皮筏子磨破了一个小洞,王炬川协同民工用细绳子将小洞处的橡胶扎起来,但依然向外慢慢漏气。他们就漂一漂,停一停,补了气再漂。最终将尼雅河腹地宽达20余公里的路线勘查完,并解体出了形成于两个时代、特征明显的6套地层。

  2014年,陕西地质调查院进一步唱响“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生命线”的主旋律,立足提高质量,加强质量监管,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启动了“2014质量年”活动。国庆前夕,历时3年,历经艰难险阻的民丰县南1︰5万五幅区调项目高质量完工。项目验收通过时,即将迎来祖国生日,王炬川和伙伴们又一次向祖国、向事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献身地质:道是无情却有情

  作为地质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