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学科普
地质沙龙
矿产知识
地质灾害
名家讲坛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质沙龙
地质遗迹调查助力精准脱贫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 作者:曹晓娟 | 时间:2018-06-04 11:55:07 | 人气:

  摘要:系统总结了对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地质遗迹分布、类型、保护现状,评述其价值,提出了区内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为地质遗迹保护、精准脱贫和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及时将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对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方法进行了总结,为重点地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和技术标准制定提供良好的事例和借鉴。

1.项目概况

  “集中连片贫困区地质遗迹调查”是“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中的工作内容之一,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主要针对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类型与分布状况调查,查明了地质遗迹资源状况,并结合政府发展需求,提出了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

2.成果简介

  (1)基本查明了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类型与分布状况。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区内共查明地质遗迹点1941处(表1),占全国地质遗迹资源总量的31%。其中基础地质大类890处、地貌景观大类972处、地质灾害大类79处,分别占总数量的45.8%、50.1%和4.1%。鉴评出世界级地质遗迹18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653处、省级及省级以下地质遗迹1108处。贫困区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貌景观类遗迹资源居多。就遗迹数量而言,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区遗迹武陵山区资源较多,分别超过300处。

  表1 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地质遗迹资源

  (2)新发现了汉中天坑群(图1)、云南盐津非重力水沉积洞穴(图2、图4)、昭通大山包高海拔玄武岩台地(图3)等众多地质遗迹资源。汉中天坑群是我国岩溶台原面上发育数量最多的天坑群,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北半球亚热带纬度最高的天坑群,对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大山包是研究峨嵋山玄武岩的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地层组构和火山喷发旋迴的理想剖面,为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地幔动力学机制、岩浆演化等问题的认识提供科学依据。非重力沉积洞穴在云南乃至全国都较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图1 汉中碳酸盐岩遗迹

  (双窝天坑)

  图2 威信县白云洞非重力水沉积

  (石枝与卷曲石)

  图3 昭通县大山包玄武岩台

  原边缘的绝壁景观

  图4 石膏花洞内的石膏皮壳和石膏花

  (3)摸清了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现状。地质遗迹保护采取的保护方式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城市一般公园、保护点/段等。贫困区内得到保护的地质遗迹534处,未保护地质遗迹1407处,分别占区内遗迹总量的27.5%和72.5%,绝大多数地质遗迹处于未保护状态。就地质遗迹利用而言,各地通过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科学利用途径与方式,初步形成以地质公园建设为面,地质文化村、古生物化石村为点的“点面结合”扶贫模式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4)基于地质遗迹特点和资源,按照统筹考虑、精准对接需求的整体思路,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先后助力支撑地方成功申报了3处世界自然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10处国家地质公园、26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中国恐龙之乡、20余处古生物化石村和1处地质文化示范村;目前正在申报5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省级地质公园。

  (5)在工作过程中,对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方法、地质遗迹评价方法体系和地质遗迹分布图的编制与表达方式,以及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图等进行了总结,编制了地质遗迹综合考察报告等,为重要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标准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3.成果意义

  通过项目实施,基本摸清了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查明了区内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与保护现状、保存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统筹部署,精准对接需求,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为有效管理、全域旅游、研学旅游、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曹晓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