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学科普
探秘圈子崖天坑
来源: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 作者:唐永忠 | 时间:2021-01-05 10:33:20 | 人气:

  久闻镇巴山青水美天蓝,风光旖旎,大巴山奇峰秀水,还有我那心心念念的世界超级天坑—镇巴圈子崖。

  庚子年八月初,我随专家一起踏上了魂牵梦绕的镇巴,带着一颗对天坑的神往与科考探秘之心,开启了与汉中镇巴天坑“地心之旅”。时至初秋,酷暑未消,秋雨渐至。从镇巴县城出发,经三元镇到达火地塘巴山林场。这里绿树成荫,矗立的松柏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味,林中的鸟儿欢歌,园中的玉兰静静地绽放,庭院格外恬静优雅。汉中天坑群位于北纬33度,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是全球数量最多的"天坑群"集中区。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南郑和镇巴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23个和19处。汉中天坑群类型齐全,生态系统良好,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可保护性等资源属性。天坑群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

  早上,细雨霏霏,我们与镇巴天坑办一起踏上了圈子崖的行程,首先来到最近的网红天坑—天悬天坑,天坑直径100米,深180米,从空中俯瞰呈现出美丽的心型,十分震撼。来到天坑口,四周树木茂盛,树根蛇盘曲绕,空气清新怡人。站在坑口俯看,坑壁陡崖深不可测。坑底水声轰鸣,令人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

(天悬天坑照片)

  沿着泥泞的山间小道一路翻山越岭,藤蔓缠绕,蜿蜒曲行,植被茂密,静幽的原始森林自然风貌是天然氧吧,倍感惊奇。穿过万亩竹海,一路攀援上升,我们经过近二小时穿越,来到圈子崖脚下,眼前看见沿南北串珠状分布的草地、落水洞、洼地汇聚而成水塘里菖蒲青青,一群牛羊正在悠闲散步。眺望前方,云雾缭绕,阳光忽明忽暗,雄伟的圈子崖仿佛是一座 “仙山”。走进谷底,涓涓溪水潜流,仿佛觅不见踪影,细细探察均汇入落水洞,进入地下暗河系统中。考察完十余个落水洞与阶地地貌景观后,我们沿山脚继续向圈子崖进发,随着海拔渐高,树木越来越高大茂密,空气湿度增大,树干上挂满了尺长青苔,微风摇曳,如同南方榕树老人的一缕缕“胡须”,甚为有趣。一个多小时候艰难跋涉筋疲力尽后,终于来到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世界超级天坑—圈子崖坑口。圈子崖天坑坑口形如“巨人脚掌”,口径最大处520米, 宽310米,最大深度380米,海拔最高处1939米,最低1735米,是屹今为止全球海拔最高的超级天坑,规模居全球第五。专家告诉我:这里的天坑是地表水通过对二叠纪石灰岩不断溶蚀,地表水经过裂隙逐渐汇聚,构成地下暗河系统,石灰岩进一步溶蚀,形成大型洞厅,在裂隙渗滤溶蚀与重力作用下,洞顶岩石垮塌并被地下水流搬运带走,才形成天坑,最后随着构造运动抬升,才形成了现在的圈子崖天坑地貌景观。圈子崖天坑位于原始森林无人区,植被茂繁,木竹满山,原始生态环境保存非常完好,是一处天然“超级大氧吧”。正午的阳光清澈明亮,照在崖壁上,悬崖峭壁雄伟壮观震撼,就像一只“巨型大桶”,容纳世间万物。从低缓坑边的一条小路顺势而下,崖壁树枝斜挂,阳光从天空映射到坑底,草木郁郁葱葱,格外青翠;乱石叠嶂,显得神秘而静幽。美丽的小花,静静地在谷底绽放,轻抚树上那些长满的松萝苔藓,感受岁月时光铅华。仰望天空,只见朵朵白云在湛蓝的天上飞舞,站在谷底随意的起跳,都能感受到地底的颤动与心跳。置身亚洲最大的万亩木竹林海,叹林海茫茫;穿越林罗城,怪石奇峰,仿佛群山绵绵无际到天涯;高山深处的岩溶湖—星月湖,宁静深邃,坐在湖畔,湖水幽蓝,碧空如镜,心静如水,洗净心灵污浊与滚滚红尘虚华。

  沿清水河、红渔河考察,河水清澈见底,奇石或卧或躺,水流湍急,岸边青草依依,麻柳垂岸耸立。溯流而上,在一个小水坝后,采用无人机探测,终于探测到地下暗河洞口。水桶粗的地下河水,从洞中磅礴涌出,冷气袭人,用手探之水温冰凉,掬一捧水饮之,沁人心脾如同甘泉甜美。洞中地下水与地表溪水相汇,由于温差较大,河面顿时水汽蒸腾弥漫,如同曼妙的仙境。烈日盛夏置身河中,扑面而来的凉爽与高浓度负氧离子,让人心旷神怡。镇巴溶洞多,地下水量大,气候湿润,秋雨绵绵。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出大巴山多秋雨的气候与蜀道艰险之感触。传说红渔河一带,山洞中有黑龙隐居,洞中鱼虾穿梭护卫,每当桃花盛开之时,黑龙游春,鱼虾随行,红渔河便鱼虾满河,一些红鲤鱼看见河水清澈,阳光明媚,不忍归去,便留在河中,人们在桃花盛开季节便到河中捕鱼,鱼肉味道十分鲜美,从此便有了这条清清的红渔河,人们修建一座桥称作凉桥。探访位于岸边的红渔河,洞口与河岸大致齐平,地表水与地下河连通,河水较小时,洞口露出,有地下河水流出河中,雨季河水暴涨,则河水倒贯进入洞中,河中的鱼进入洞中,并在洞中低洼处生长繁衍,待春季涨水时节,倒灌的河水进入洞内,鱼儿随之流出,形成“桃花鱼”奇观。真可谓:高山流云似玉带,清水蒸腾仙霞来,一江流岚满涧走,鱼隐洞中龙入海。

(圈子崖天坑照片)

  镇巴是苗族之乡,也是民歌之乡、红色之乡。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乡街(两河口)是红四方面军入川第一镇,是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省苏维埃政权中成立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赤北县苏维埃政府。“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十送红军》民歌就出自这里,歌词描绘了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里的山歌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当年,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红军前线和防御国民党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事迹。陕南歌王彭光琴,演唱的民歌委婉细腻,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她演唱的陕南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薅草歌》曾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为继承和发扬陕南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渔河景色)尹宗义摄

  汉中镇巴青水镇 “苗乡”,是中国最北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苗乡,红瓦白墙人字顶的苗式漂亮民居,眼前美丽的景象不禁让人“惊艳”。民居沿公路一字排开,错落有致,房屋绿树掩映,花园装点庭院,古色古香的凉亭,设施完备的广场,笔直坚固的河堤,道路纵横交错,欢笑淳朴的人群。当地的文献资料记载,这些苗民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因躲避战乱,从贵州遵义一带长途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凉桥乡一带。当时因“民族歧视”,苗民就携家带口在镇巴县北部海拔1400米以上的青水乡和大槠、仁和等村深山居住,留存着独特的服饰、饮食、竹竿舞、红瓦白墙人字顶及木楼民居、苗族图腾等历史文化烙印。

  春天里,田野花开满山,花香四溢,溪流淙淙,耕牛入田,构成一幅优美的乡村山水自然画卷。夏日里,去清水河观流岚,听潺潺流淌的溪流歌声,看红渔河里鱼儿欢快的畅游;秋日里,看斜阳辉映圈子崖天坑的雄奇,观高山彩云西风漫卷,听大雁南归声声;冬日里,去看雪压松枝漫天雪舞,冰卷万杆竹的晶莹剔透,品读天地纯洁之大美。

  镇巴之山因天坑、溶洞、石林而雄伟奇美,山奇峭而不险恶,洞以石钟乳而玲珑奇幻;镇巴之水因地下河、溶洞而清澈、灵秀,瀑布千丈高悬,山涧流岚飞舞;镇巴因苗族文化而独具特色,优美的民歌传唱更显历史文化底蕴。

  镇巴大美,我爱天坑、溶洞,更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二〇二〇年九月三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