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质遗迹
盘点那些经盘古之手划出的“大地和弦”地质奇观
来源: 忠言慧语 | 作者:张忠慧 | 时间:2022-01-14 16:59:13 | 人气:

      中华大地地域构造复杂,地质遗迹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奇山秀水更是数不胜数,地质公园这颗孕育在中华旅游沃土上的种子,经过了二十年的播种、发芽,正在茁壮成长,并且正在与中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相互融合,成为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对中华大地自然文化相互融合的总结:“行走万里读书万卷,中华文明自然情缘。大美新疆盆山争美,滔滔黄河华夏摇篮,黄土高坡风土人情,白山黑水门户大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扫欧亚稳坐阴山。齐鲁大地燕赵儿女,风流倜傥气度翩翩,泰山绝顶一览山小,八仙神通蓬莱尽显。长江留情钱塘潮涌,沪宁苏杭天堂人间,江浙闽赣上海领英,推动科技各有秋千。广深雷琼望断华南,业似丹霞情如火山。长沙武汉中南明珠,潇湘云雨江汉楚天。石林峰林溶洞天坑,天府成渝云贵情迁。雅鲁藏布冰雪雕塑,青藏高原天路相连。最是留恋还是中原,晋陕美景牵手豫皖。中华脊梁秦祁昆仑,伏牛太行拱卫嵩山。祖国风貌南北大别,爱我福祉保护资源。地质公园科学明灯,山脉水脉文脉相传。”

      但是,当你看到神奇秀雅的自然景观,也能够感受到这些美丽景观背后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自古造化钟神秀”,那将是何其遗憾的一件事,而当你知道了他们的背景和成因后,那将又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体验。这就是地学科普的意义所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们将从祖国众多名山大川中选择一些以反映地壳运动为特色的典型山川进行科学解读。

一、武陵山的侏罗山式褶皱“和弦”

      所谓的“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其代表性构造是隔档式与隔槽式褶皱。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征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向斜则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与前者相反,特征是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而背斜则平缓开阔,常呈箱状。这两类褶皱尤其是隔档式褶皱在欧洲侏罗山非常发育,研究较早,故称侏罗山式褶皱。关于其成因,现在多数人认为是沉积盖层沿刚性基底上的软弱层滑脱变形或薄皮式滑脱的结果。

      武陵山是指鄂渝交界处的山系,东起湖南张家界,西至重庆华蓥山,横穿湖北恩施地区,大致以齐岳山为界,东部湖北和湖南部分为隔槽式褶皱,背斜宽缓,向斜紧密;西部重庆部分为隔挡式褶皱,向斜宽缓、背斜紧密(图1、图2)。由此构成了中国罕见的“侏罗山”式褶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喀斯特(天坑、溶洞、洼地)和砂岩地貌。

二、大巴山的巴山弧“和弦”

      儿时认识的大巴山来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客居异地时,恰逢夜雨缠绵的孤独寂寞情景;二是说明了大巴山地区降雨量的丰富。今天的“巴山夜雨”已经成为大巴山的品牌。大巴山是指川陕鄂交界处的山系,从下面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巴山岩石构成的优美弧线,它是地壳运动创造的奇迹(图6)。

      神奇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还造就了远在川陕鄂交界处的“巴山弧”奇观。从图上我们不难看出,神奇的大巴山就像一座仰卧的盘古大帝,头枕米仓,脚踏荆襄(图7)。

三、新疆努尔加大峡谷色彩斑斓的倾伏背斜“和弦”

      大概是距今260万年以前,盘古大神一不小心失手打翻了他的调色盘,将浓彩重墨泼洒在天山北麓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努尔加峡谷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奇异景象(图8)

      努尔加大峡谷位于新疆昌吉市西南35公里处的天山北麓,距离乌鲁木齐市约60公里,峡谷呈南北走向,峡谷中布满了奇峰险壁、怪峡险沟,三屯河水从谷底奔涌而过,汇入末端的努尔加水库。在这里冲刷出千沟万壑,沟壑间裸露的五彩斑斓的砂砾岩体构成了这片山地的主色调。

      努尔加大峡谷是一个由倾伏背斜打造的地质奇观(图9),背斜的核部是侏罗纪-白垩纪,两翼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砾岩,颜色有红色、棕红色、紫色、紫褐色、褐色、黄绿色、绿色等色调。从图9我们可以看出,背斜的核部是白垩纪深红、砖红色砂砾岩和粗砂岩,两翼为古近纪灰绿色、绿色砂岩和砾岩。二者的完美搭配,组合成独具特色的锦绣画卷(图10)。

      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天,努尔加大峡谷总是以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炎热的夏季,阳光照的山体通红,努尔加的色彩在光的照耀下更加绚丽;寒冷的冬季,一层白雪覆盖着山体,寂静空灵的山谷如同披上了一层白纱,努尔加那彩色的肌肤若隐若现,顿时增添了几分神秘。闲暇之时,请放下工作中的繁忙与生活中的压力,来到这个神秘的世界,与蓝天耳语,与峡谷诉说,远离纷扰感受一下难得的安逸。

四、甘肃张掖七彩山的彩色丘陵“和弦”

      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地貌学名词。以往常将其与丹霞地貌或雅丹地貌混淆,现多认为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是独立的地貌。彩色丘陵的概念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丘陵状的形态;二是岩层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张掖七彩山是其中的典范。

      张掖彩丘主要发育在白垩系褐红色泥岩夹黄色、黄绿色、蓝灰色、灰白色、浅红色的泥岩、页岩及粉砂岩等杂色岩石上,岩石形成于距今已有7000多万年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其组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盆地边缘往往堆积着巨厚的洪积相混杂泥砾,往盆地中心则渐变为洪、冲击砾岩,沙砾岩,砂岩与河、湖积细沙,粉砂岩或泥质岩,从盆地边缘往中心,形成的沉积岩硬度会越来越小。

      形成彩丘地貌的岩石虽然已经有了7000多万年,由于在后期的压实成岩较弱,非常容易风化。但是,构成彩丘的地层往往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较大,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严重,岩层大多没有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状态,多为陡倾斜产出,倾斜的岩层被风化、流水和风沙等侵蚀后,形成的丘陵表面就可以看到随地形起伏的彩色花纹,远远望去,就像被盘古大神的手划过一样,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大地琴弦”(图11)。      它与丹霞地貌的根本区别在于(图12、图13):丹霞地貌发育在相对坚硬的砾岩、砂砾岩和砂岩的红层地区,其地貌形态表现为“顶平、身陡、麓坡”的特点;而构成彩丘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粉砂岩和泥质岩,相对较软,地貌上就没有丹崖赤壁,呈丘陵状产出。

五、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和弦”

      吐鲁番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图14)。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山体呈赤褐色,每当盛夏,在烈日灼晒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就像烈火在燃烧,形成了火焰山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火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面积为290平方公里,公园内拥有以火焰山为代表的地貌及泉类、水体类地质遗迹景观,同时拥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坎儿井等人文景观(图15),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是开展地学旅游的绝佳之地。

      虽然这里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超过70摄氏度,被称为中国“热极”,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与河水切割,在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是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

      吐鲁番地区引誉中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绚丽明珠。人类的三大文明在这里融汇,曾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历来受世人关注。据考古发掘和古籍文献揭示,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吐鲁番人已经学会打磨和使用细叶石器及石矛、石刀,还会用穿孔的小砾石作装饰,并能制造彩绘陶器。人类生活确切无疑的在吐鲁番盆地展开了。距今约3000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游牧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生产方式也从以采集、狩猎为主向农业为主转变(坎儿井图16)。据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是姑师人,他们早在 22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人口有两万之众。

六、河南汝州和登峰之间箕山的单面山“和弦”

      位于河南登封、汝州、禹州之间的箕山山脉,是一系列由断层隔开的单面山组成。在卫星地图上(图17),表现得十分明显,就像盘古之手划出的“大地和弦”。

七、河南登峰太室山的复式褶皱“和弦”

      太室如卧虎。位于登封市北部的太室山,是一座复式背斜形成的复式褶皱山(图18),山体崖壁断面上的褶皱纹理清晰可见,就象一只猛虎卧伏在中原腹地。

八、河南登峰少室山的复式褶皱“和弦”

      少室挺立如莲花。位于登封市西部的少室山,山脚下就是千古名刹少林寺,又称“九峰莲花山”。最典型的是少室石林,一簇簇白色岩柱(图19),在蓝天白云的映托下,感到无比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