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文化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天地
寻梦文家坝
来源: 陕西地质调查资讯 | 作者:周冬莉 | 时间:2019-10-16 14:55:07 | 人气: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自从选择了地质这个行业,刘文兵便对“三光荣”精神耳熟能详,工作艰苦他不怕,怕的是与宝藏擦肩而过。几年的野外一线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矿产普查,距离找到矿、找好矿的梦想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而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16年4月11日,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以扎实细致的基础资料编写申请到了“陕西省城固县文家坝一带金银矿预查”项目,该项目为周冬莉勘查基金项目(空白区),任务目标是:充分收集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研究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赋矿规律;指导本次勘查工作,主攻金、银矿产。刘文兵以具有长期野外工作经验,所带项目多次获得“优秀”的佳绩被委以重任,带着彭洲、李涛等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奔向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镇的文家坝,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充满活力、满怀激情地开启了找寻金、银矿宝藏的梦想之旅。

  陕南的夏季,满目苍翠,山清水秀,迷人的景色美不胜收。然而,对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队员来说,却处处是陷阱,步步惊心!先不说密林深处那些恨不得把人当血库的牛虻热情地扑上来亲吻,就说那因人迹罕至而连成片的荆棘铺路,便能让人“流连”不前。好在刘文兵在野外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向他们讨要了得力的工具——砍刀,每向前走一步,就用锋利的砍刀开路,几天下来,通往探槽和坑口的路勉强可以通行了。

  为了有效地确定探槽位置,他们反复查勘、精心计算,终于选定半山腰的一个位置开挖。整座山都处于未开发状态,别说电了,连一根电线杆都看不到。队员们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肩扛手提方式,先将发电机、切割机等重型设备抬上山,再逐步开始工作。那天,队员挖好探槽后,太累了,刘文兵便让大家就地休息,他负责值守,主要是观察周围环境有无危险来袭。终于轮到刘文兵休息了,他立即靠着最近的一棵树坐下来,秒睡。没想到刚刚梦到美丽的新婚妻子向他奔来,突然就被彭洲大声的呼喊吵醒了,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只见彭洲一手拉着他,一手不停地用草帽在他身上来回扇着。他还没说出:“别闹,让我再眯一会儿。”就听彭洲喊道:“马蜂!快起来!”

  瞌睡瞬间跑得无影无踪,逃离那棵大树之后,身上的马蜂才渐渐减少,回头再仔细察看,原来,刘文后身后依靠的那棵树,有一个很小的树洞,可是树洞里面却有不念旧恶拳头大小的马蜂窝,他休息的时候,恰好挡住了树洞,使得那些归家的马蜂找不到大门,只能绕着他飞舞。这次“招蜂事件”,给刘文兵一个深刻的教训,在之后的野外工作中,无论多么累,如果是就地休息,一定会先仔细检查一遍周边的环境,尽可能杜绝潜在的危险。

  找矿的过程中,化探样品的采集是野外生产最繁重的工作之一,有时为了合理分配时间和体力,队员们想出了“小搬家”的办法,第一天背上足够的水、方便面、咸菜,沿着预定的工作路线翻山越岭,边走边采集化探样品,夜晚就在野外搭建简易帐篷休息,以便次日直接继续开展工作。2016年7月的一个夜晚,刘文兵带的台班沿着西翻河采集样品,因为没有路,这条工作线又比较长,便采取了“小搬家”的形式,晚上就在离河稍远一些的高地上安营扎寨,然而让他们感到无语的是,找遍了周围,竟然找不到一块可以足够大到撑起简易帐篷的平整空地,三个人只好背靠背,勉强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收拾收拾又开始了一天的样品采集工作。

  山里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早上还晴空万里,中午突然飞来一片云,密集的雨滴突然砸下,三人迅速拿出彩条布将样品包好,穿着雨衣,等待雨停。

  好在暴雨没多久久就停了,但是这样的情形下,也不能继续采集样品了,于是,三人背着沉重的行囊往驻地返。来时他们是蹚着水穿过了西翻河,可是此时由于暴雨刚过,水流明显比来时要更加湍急。为了稳妥起见,三人将样品放到河边,刘文兵率先将脚迈进河水里,心里想着,河水大概会涨到膝盖那么深了吧,没想到,一脚踩下去,身体就失去了平衡,河水瞬间淹没到脖子,身后的彭洲眼疾手快,迅速拉了他一把,将他拖了上来。身着湿透的衣服,惊魂未定的三个人原地休息了几分钟,又继续寻找可以安全过河的地方。这一绕,几个小时过去了。

  夜幕降临,三个人疲惫不堪地回到了驻地。吃完饭,大家都早早地休息了。这时,刘文兵的手机响了,是妻子发过来的微信视频邀请,不想让妻子为自己担心,可是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了他的异常,不拉家常,一再追问是不是有事情发生,他轻描淡写地说了自己过河不小心弄湿了衣服,回来的路远,有一点累。结束了视频连接后,忍了许久的泪滚落下来,擦干了泪水,却抹不掉妻子担忧的目光。

  “每天这么辛苦地跋山涉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矿藏,我的工作究竟意义何在?”刘文兵有些迷茫。来文家坝之前,他查阅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在这一带曾经做过的地质资料,几乎没人能够在华岩体发现矿,有人认为,华岩体不适合成矿,不可能在这样的地质环境找到矿藏。迷茫和焦虑,让刘文兵无法入眠,他走出租住的民房,黑黢黢的秦岭犹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横亘在眼前,此刻,他多么想念秦岭那边的亲人们呀。“不到最后一刻,不能就此放弃!”甩了甩脑袋,他再一次为自己打气。

  2016年8月4日,刘文兵他们将样品送到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1个月后,数据分析结果出来,文家坝地区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也意味着接下来还有更艰苦的工作等着他们。

  果然,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野外工作,2017年11月,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基金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工作中,文家坝项目以扎实的野外基础工作和严谨的资料整理工作获得汉中片区第一名,得到专家们的好评。

  2018年6月29日下午,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的刘文兵向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基金中心提交了《陕西省城固县文家坝一带金银矿预查野外工作总结》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两年的金矿寻梦之旅暂时画上了一个分号。作为一名在野外一线奋斗了近10年的物探工程师,能找到一处成规模的金矿,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陕西省城固县文家坝一带金银矿预查”项目首次在华阳岩体发现金矿(化)体,这一重大找矿突破让他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曙光。

  付出的汗水从来都不会浪费,终于等到了陕西省基金中心关于文家坝项目续作的决定,这无疑为寻梦之旅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2019年,春暖花开,虫啾鸟鸣的季节,地矿人的梦想正乘风破浪,扬帆启航。

  陕西地矿集团,正是有无数个刘文兵们,始终坚持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激励自己,默默地为实现“绿色地矿、百亿地矿、幸福地矿”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