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文化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天地
秦岭深处之传承
来源: 三秦地质 | 作者:尚卫 | 时间:2019-12-28 17:46:04 | 人气:

 导语

  穿过了秦汉的硝烟,我们来到了逐渐繁盛的隋唐,此时的秦岭不像一位守卫疆土的武士,更像是一位开放包容的智者,人们的视野逐渐聚焦到了秦岭。达官贵人,甚至皇家都在此处兴建宫苑别墅,这里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隐居过的地方。而宋初时,儒与道再一次的,在秦岭相遇了……

  秦岭再一次拥有无限风光的时代在隋唐。

  隋唐的开创者来自关陇,甚至带有胡人血统。但这并不妨碍隋唐的开创者们拥有世界性眼光和草原般的胸怀。隋文帝和平演变北周,结束南北朝使天下一统,建立天下粮仓,建立文官制度还营建了大兴城;隋炀帝则开创了科举,修建了大运河和东都洛阳。唐太宗更是平定了北部草原,融合西域各族,再起丝绸之路,让天下再次一统,成了人人敬仰的天可汗。

  太宗十分重视人才和科举,“秦王十八学士”便是明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让儒生和庶民有了参与政治的晋升之阶,科举制也打破了自三国以来禁锢官场长达400年的门阀政治。科举第一次让读书人有了信仰的种子,也成了很多读书人热衷官场的开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隋史遗文》

  当太宗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时,他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太宗是从战火的烽烟中走出来的帝王,他不止一次的认识到流民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在贞观年间,他多次与魏征讨论隋朝衰败的原因并令魏征编写《隋史》总结教训。太宗接受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维。在他的统治下,民族融合,经济贯通,南北共荣,文化更是不拘一格,国教是道教,法门寺是佛教,甚至连西域的景教也有太宗的亲笔碑记。太宗让四海一家的文化大繁荣和不分夷狄的民族大融合,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此时的长安是雍容华贵的,也是开放自信的;此时的秦岭也不再是战甲林立杀气腾腾的武士,更像是开放包容兼济天下的智者。

  大唐的影响力在一代代的继任者之间传递,并在开元年间走向顶峰。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四海宾服,万国来归。就连国宴用的“秦王破阵乐”也变成了“霓裳羽衣曲”。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皇家的视野慢慢从边塞向城市回归,长安的达官贵人们则逐渐向秦岭聚焦。他们渴求在阳光清冽的夏日,在悠悠林泉下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仅达官贵人的山间别墅坐落于此,连皇家的离宫别苑也开始在骊山修建。一时之间宫墙林立,文人骚客、冠盖云集好不热闹。当然,还有数不清的道观、寺庙星星点点分布其中,充分享受着秦岭的山间美景和宁静安详。大唐的自信让多种文化在此地兼收并蓄发展壮大。儒、释、道三教更是打破门户之见,相互借鉴和吸收。在民间,老子、孔子还有释迦牟尼三者同殿供奉已蔚然成风,就是远在北岳恒山的悬空寺也能见此景观。

  当然,唐时的秦岭是文采风流的。达官贵人如此,文人骚客如此,唐明皇与杨贵妃亦是如此。在秦岭深处,在华清池旁,一位美丽的女子,一位风流的帝王,还有一位意气风发的才子在长生殿里相遇了。这位才子便是白居易,面对李杨缠绵的爱情,他在诗中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华清池的温泉在缠绵悱恻的爱情中中流走,大唐也在安史之乱的烽烟中风雨飘摇。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老皇帝在仓促之间离别长安,并在马嵬驿哭别杨贵妃。贵妃香消玉殒,长安城再遭浩劫。而此时的秦岭在战乱中再一次接纳了逃亡的人们,其中就有王维。

 

  安史之乱后,他在秦岭一个叫辋川的地方隐居。也许是经历的太多,也许是怕再有烦扰。他的心思不再驰骛于对外在对象的征服和品尝,而是将心灵栖息于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清新自在的田园世界里。随后,他在辋川写下了包含《山居秋暝》《鸟鸣涧》等在内的多首田园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在秦岭的美景中来回徘徊独自享受,并将辋川的四时之美描摹在诗中。

  《辋川十景图》局部

  后人评价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当然,他还画了那副著名的《辋川图》。这些让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始祖。王维开始用他凝练的笔在纷繁复杂的时势里为秦岭平添了几分安宁,也算是在为华丽的盛唐镶上最后的清静。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开始了无休止的纷争,不得安宁。宦官篡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政权斗争让长安变得波谲云诡,而此时的秦岭却在“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中被淡淡遗忘。直到中唐以后,以儒家正统示人的韩愈贬谪潮州时才在秦岭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尽管气魄依旧宏大,只是诗里多了几分幽怨,少了盛唐的大气从容。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大唐的时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再起。长安城、大明宫、兴庆宫都在战火中变成了断壁颓垣。长安不再是都城了,秦岭也不再热闹了。但秦岭依旧用自己独有的魅力续写着传奇。

  宋初,在华山修行的陈抟老祖在睡卧之间便悄悄的开启了两宋道学。

  由他所传的《无极图》经道学大师周敦颐而成书《太极图说》。道学由此发端,并经二程、朱熹发展而成为影响中华千年的程朱理学。朱熹编纂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了读书人的规范读本,“格物致知、明德至善”的治学理念也成为读书人的指定方法论。从历史的进程上看,儒与道在秦岭相遇,又在秦岭相依相融。尽管说长安在唐以后不再是京师,也不再是文化中心,但是从秦岭流泻出来的儒、道的文化理念却源源不断的注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正如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中写的那样“中华文化的脉络不曾中断,犹如山峰和山脊的连线构成山脉,虽然高低不平起伏跌宕,但逶迤婉转绵延不绝。”眼前的秦岭像极了这种变迁,上承百家争鸣下启宋明理学,秦岭从一个思想的高峰走向了另一个高峰,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历史的车轮还在向前,文化的基因却在这层峦叠嶂的秦岭里生根发芽,茁壮长大,如同文章的开头说的那样,秦岭守护着生灵,孕育着文明,那么新的辉煌终将继续。

  果然,在进入了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这样批示,“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我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和新时代秦人的努力下,秦岭、秦川、秦地定会走向新的辉煌……

  天要下雨了,我们也该回去了。眼前的秦岭不是天青色等烟雨的素雅,而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秦风汉韵和充满恢弘志气的盛唐气象……

  后记:

  秦岭的文脉,上承百家争鸣,下启宋明理学,连绵不绝,传承至今......历史的书卷翻到了“新时代”,这一页上的秦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它像屏障一样守卫着我们,而它也需要我们的悉心保护,才能永远巍峨挺拔,山青水秀。《秦岭深处》系列就先讲到这里,期待再相会!

  作者简介

  尚卫

  男,山西省运城市人,分析化学硕士,现在陕西省地质调查实验中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水质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