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动态

上海市地质遗迹调查将助力生态之城建设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作者:   时间: 2018-05-23

  摘要:全面核查了上海域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按照成因联系和组合对域内地质遗迹重新分类,确定重要地质遗迹4处,其中地貌景观类3处、地质灾害类1处。挖掘了上海各类地质遗迹的地学内涵和独特性,首次明确提出长江河口三角洲具有全球独特性,是上海域内唯一1处世界级地质遗迹。

1. 项目概况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海岸线中点、长江入海口。晚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厚覆盖河口三角洲平原决定了上海域内地质遗迹的独特性,也构成了域内重要生态和自然山水的资源基础。2000年,上海完成了首轮全市域地质遗迹调查。在此基础上,2005年成功申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目前,上海市完成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之城是上海未来愿景目标之一。地质遗迹调查面临着深度服务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了“华东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上海)”子项目,归属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的“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主要目标:在摸清上海市地质遗迹家底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总体任务:系统收集已有地质遗迹相关成果与资料,开展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查明研究区内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等基本特征与保护现状,了解其成因、演化过程,开展对比分析,客观评述其价值,登录重要地质遗迹点,编制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区划图和保护规划建议图。

2. 成果简介

  (1)摸清了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在已有各类地质遗迹调查成果基础上,从地质遗迹成因组合和成因联系角度重新划分地质遗迹类型,确定重要地质遗迹4处,其中地貌景观类3处(上海长江河口三角洲、上海全新世古海岸、上海火山岩残丘)、地质灾害类1处(上海地面沉降遗迹)。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梳理和筛选,划分为3个分布区、10个集中区(包括地质现象点)。

  (2)论证了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独特性和价值。通过专家鉴评和类似典型地质遗迹的对比研究,论证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的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和观赏性价值,评定世界级地质遗迹1处,国家级地质遗迹1处、省级地质遗迹2处。深入挖掘了各类遗迹的地学和文化内涵,提出河口三角洲地质地貌遗迹是上海市具有全球独特性的地质遗迹。

  (3)提出了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外滩历史风貌区内,建议地质遗迹保护应因区制宜,与生态控制红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区保护要求相融合。

  (4)建立了上海市重要地质遗迹景观名录和管理数据库。建立上海市省级以上地质遗迹景观名录,其中,河流(景观带)景观点4处、海积地貌景观点1处、火山岩地貌景观点2处、地面沉降遗址1处。完成了地质遗迹调查表和信息采集表登录,建立了地质遗迹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科学管理地质遗迹信息。

3. 成果意义

  本次调查对上海市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全面核查和梳理,深入挖掘了上海市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提出了世界代表性河口水体地貌遗迹——长江河口三角洲,丰富了松散层厚覆盖河口平原区地质遗迹调查理论认识。挖掘了上海域内稀缺的古海岸遗迹和火山岩残丘遗迹的文化内涵。上海市地质遗迹独特性和价值挖掘将成为地学支撑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也将助力上海2035年生态之城建设。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赵宝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