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果,部署全院2022年工作任务。党委书记洪增林出席会议并讲话,院长王秉琦主持会议并总结2021年工作。省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梁彤靖,副院长黄建军、侯登峰、蒲明辉,总工程师张晓团和四级职员宁奎斌出席会议。院副总工程师、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调局指导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在十个方面实现“十四五”地质调查工作良好开局。
一是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
三是陕西地质调查事业“省部共建”正式启动;
四是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落户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并正式运行,院主要领导及相关专家通过视频方式,在中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及云服务技术培训班为亚美尼亚、柬埔寨等16个国家的81名官员与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在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会上作主旨报告;
五是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部级地质科技平台获批;
六是省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创建取得突破,形成了“人防+技防”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监测预警新格局;
七是地热协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了全省能源结构的优化;
八是“陕西省健康地质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健康地质调查在全国率先启动;
九是积极争取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陕西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重点省,8个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
十是省上有关部门批准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成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古生物化石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会议强调
“十四五”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必须找准切入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地调工作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为服务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全院上下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准对接需求,着力破解制约资源、环境、生态、空间、灾害和地球系统科学的问题,持续推进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全院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抓好2022年度重点工作。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统领,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做好技术支撑。
二是夯实地质调查支撑各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优势,全力做好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各专项调查工作。
三是支撑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做好国家和全省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抓好能源资源调查突破,做好“一山一水”调查监测与高质量发展,以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平台,积极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全力做好地灾防治技术支撑工作,积极投身陕西乡村振兴战略行动。
四是大力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培养国家、国际一流的地质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形成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组织实施,全面系统抓好地学科普工作。
五是以“六大融合”为抓手,推动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转型发展,抓好“省部共建”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平台优势,培育地质工作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
七是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要求,全院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全院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层层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和传达。各处室、各单位要认真对照会议精神,围绕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科学统筹谋划,及时安排部署好本处室、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定任务、定责任、定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实施步骤、时限要求和推进措施,确保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机关各处室工作人员,直属各单位总工程师、主任助理、科所主要负责同志共120余人在七个分会场参加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