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24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来源: 三秦地质  作者: 李姝玮、郑苗苗  时间: 2024-05-26

  5月24日,2024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王双明受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寇旭、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黄建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省地质调查院院长侯登峰主持。

  会议以“加强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助力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和交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成果。

  黄建军在致辞中说,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对提升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省地质调查院在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会同相关高校、地勘单位、科研院所,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修复,聚焦秦岭、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持续提升全省矿山生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着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希望以举办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与业内各相关单位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省地质找矿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的力量!

  寇旭在致辞中说,矿业开发带动了陕西省经济腾飞,也为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省地质调查院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职能,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构建矿山监测网络、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业绩突出,全省各地勘单位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理清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各类难题,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为高质量推进全省矿山生态修复起到积极作用,推动形成陕西矿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

  武强院士作了题为《矿山环境问题与低碳对策》的特邀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问题分类分布特征,阐述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环境负效应和正效应特征,提出了矿山环境负效应治理修复对策和正效应开发利用模式,以及通过打造高效益利用的煤炭工业升级版,实现矿业活动低碳发展的策略。

  王双明院士作了题为《对煤炭绿色低碳开发的思考》的特邀报告,阐释了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主体能源变化特点,强调了煤炭作为未来数十年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对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战略进行了解读。提出通过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矿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地下碳封存的技术思路。

  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地质调查院总工程师张晓团作了题为《地质调查助力矿山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

  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西安交通大学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院长张茂省、长安大学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院长钱会、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毕银丽、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徐友宁、西北大学教授王家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乐琪浪等专家学者,围绕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矿业绿色发展与“双碳”理论实践等内容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向大家呈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推动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与会院士、专家展示了各自最新的学术成果,达到了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拓展视野的目的,有力促进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省地质调查院主办,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长安大学、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冶金总局西北局、省科学技术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陕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