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陕西省地质调查实验中心顺利完成安康市老县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分析测试任务
来源: 三秦地质  作者: 王亚娇、杨春、王高红  时间: 2018-12-31

  2018年11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检测数据通过质控审核,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实验中心承担的《陕西省安康市老县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部分检测任务顺利完成。

  对于省地质调查实验中心来说,这项工作既是分析测试人员增强业务能力的攻坚战,也是实验中心走向生产实践的关键战。这项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得力于以下三点:

1 精心安排 互帮互助

  0月22日,实验中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所接到了任务通知: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大约20批,近1600件样品的银,砷,锑和汞的检测。接到任务后,负责人立即召开会议,并根据相关测试指标要求、人员和仪器情况,成立光栅摄谱组和原子荧光组。其中光栅摄谱组负责银的测定,原子荧光组负责砷,锑和汞的测定。

  在一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实验小组经历了最初成立,岗位学习,补缺器皿,实践操作,人员磨合,精准配合等各个阶段,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心,最后实现了检测流程的全掌握,成功达到了所有检测人员和检测技术“双成熟”的目标。

原子荧光组正在稀释样品,测试样品

2 攻坚克难 勇往直前

  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开始,化学分析测试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任务。而恰在这一段时间里,全体人员还必须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和院组织的项目进展会议。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换岗吃饭赶进度,周末加班保质量成为常态。同时为了解决仪器使用冲突等问题,分析测试人员采用换班手段,利用午间休息和下午下班后时间加班加点赶进度提效率。所有参与任务的人员没有怨言,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撸起袖子加油干。

光栅色谱仪组正在称量样品

3 践行“工匠精神”

  实验工作流程长,步骤多,内容琐碎,又必须严谨。为了做到数据准确、高效、溯源,就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视分析工作的每个环节,无论是样品的称量、制备、前处理,还是后期的人员测定,仪器运行以及整合报告,都必须做到准确、科学、有效。为此,每位分析人员既要熟悉分析方法、掌握相关技术规范,明确质量控制,又要在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有效的、长期的工作行为规范。如同一位熟练工匠一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通过此次任务,化学分析测试研究所全体人员对于“工匠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坚守。

  在1个月的时间里,最终光栅摄谱组完成了23批,共1840件样品银的测定,原子荧光组完成了20批共1600件样品砷、锑和汞的测定。

  此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有分析测试全体人员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精诚团结。此次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助于实验中心的分析测试人员从方法验证的初步阶段向实战和生产方面发展,同时也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分析测试人员的检验能力和水平,更践行了“工匠精神”,让检验全程都有效可控,实现数据的准确、溯源。今后,陕西省地质调查实验中心将会不断增强检测实力,实现技术突破,力争降本增效,为省地质调查院的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