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21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赴商洛市洛南县对我中心承担的“陕西典型小岩体成矿预测与勘查示范”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通过听取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对原始资料进行了抽查,实地进行野外检查。最终经专家组审议,综合评分为90分,为优秀级。
小岩体成矿预测与勘查示范项目,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具体由陕西省地质调查规划研究中心(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中心)勘查实施,工作周期为2020年-2021年,工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蟒岭西部矿集区,项目以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区内已有地质、物探、化探成果,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优选成矿有利地段进行钻探深部验证,为陕西省找矿勘查提供示范。
小岩体成矿预测与勘查示范项目经过一年的野外工作,在省地调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重力测量圈定重力异常29处、与隐伏岩体有关的重力低9处、推断断裂构造34条(新推断21条);通过1:2.5万航磁测量圈定航磁异常21处、推断断裂21条(新推断14条)、隐伏-半隐伏岩体7处;通过对化探资料重新处理,圈定综合异常21处;新发现钼多金属矿化点、线索5处。通过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蟒西矿集区侵入岩演化序列,总结出成矿和未成矿小岩体的标志;对蟒西矿集区岩浆-构造与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取得新的认识,即北东向构造为晚侏罗世中酸性小岩体侵位提供有利构造条件,主造山期形成的平缓开阔褶皱为晚侏罗世侵入体就位提供了空间,而北东向构造、主造山期褶皱伴生的次级节理、裂隙、轴面劈理为主要容矿构造;圈定找矿靶区7处,提交成矿有利地段2处,为下一步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组进行野外工作汇报
专家组野外实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