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汉中天坑群第七次国际联合科考队走进镇巴县,再探神秘天坑。
沿途山势起伏,青山叠翠。道路在山峰之间蜿蜒穿行。转过一个山弯,穿过巴山林场,眼前的山谷豁然开阔起来,随即来到三元镇双河村。
“前行不远便是天悬天坑,大家加快脚步。”随着领队一声令下,科考队加快了行进速度。途中,省地质调查院唐力向科考队员们介绍道:“在汉中发现的54个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天坑,具有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和完整性,把我国天坑的分布北界扩展到了北纬32°,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更因其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被誉为21世纪地理大发现。”
听着介绍,部分科考队员飞起了无人机迫不及待地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这里的天坑生态环境保存得非常好,很漂亮。”“心形地质遗迹令人叹为观止,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很高。”
“大家想不想看看六月结冰,去前方几公里处凌冰洞。”
“再往前就是有‘小瑞士’之称的黎溪坪草甸风光。”
“发育在山脊之上,全球海拔最高的超级天坑圈子崖神秘无限。”
……
在向导的带领下,曾经到过的科考队员兴奋地对周围人群诉说着。
冬暖夏凉、六月结冰,对当地村民来说,并不是稀奇事。黎溪坪西北的凌冰洞,温度常年在零下,临近洞口,尽管太阳当空,但气温骤降,阵阵凉意袭来。在洞内可以看到20余个方形水泥池。在早些年,当地的食品厂用它来储存竹笋。圈子崖超级天坑,坑口长轴520米,短轴310米、深380米,海拔2000米,是迄今为止全球海拔最高的超级天坑。“崖内包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古生物化石,说明在亿万年以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地质专家向记者介绍,该天坑与常规天坑不同,它发育在山脊之上,成因目前还是个谜。
“镇巴三元天坑群以圈子崖超级天坑、天悬天坑为核心,周边还有多个天坑、湖泊、峡谷。其不同生态空间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揭示了天坑独特的圈闭化生境与生物多样性间的耦合关系。”省地质调查院张瑜告诉记者。“针对汉中天坑群三种典型生境类型(天坑、峡谷和溶洞)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掌握了各种生境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基本查清典型天坑区域生物群落的分布、结构、组成等特征,编制了生物多样性、特有和珍稀濒危物种名录,对探究天坑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汉中天坑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引领了全国天坑的考察热潮。天坑因其突出的科学、景观、旅游和探险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共同保护天坑洞穴、合理开发天坑洞穴、科学利用天坑洞穴的进程中来。
天坑概述
天坑是21世纪初由朱学稳研究团队科学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岩溶地貌类型,随着全国各地天坑的陆续发现,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罕见的美学价值,引起了地学界、旅游界、生物保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天坑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丰富或者刷新了传统岩溶地貌学、水文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为完善天坑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坑的起源
一、发现阶段(1980-2000)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和英国的地质学家在四川兴文发现了“大岩湾”和“小岩湾”特大型漏斗,兴文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现大型岩溶负地形的地方,中国天坑研究的起源地,从而丰富了中国的岩溶地貌地质学。
伯牛天坑
二、命名阶段(2001-2005)
随着天坑不断被发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研究团队,对这种“大型漏斗”逐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并于2001年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中国的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一文,将这一岩溶现象正式命名为“天坑”。首次提出将其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并建议在国际上只使用拼音词“tiankeng ”来命名这一类型的地貌,以区别于普通的塌陷漏斗。
镇巴天悬天坑
三、推广阶段(2005~至今)
2005年10月,朱学稳研究团队组织实施了“中国天坑考察项目”,由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研究所、乌克兰国家地质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悉尼大学和赫德菲尔德大学的13位地质学家组成了“国际天坑考察组”,对我国多个天坑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国际天坑讨论会”。会议上,专家组一致确认了中国天坑的世界地位,天坑( tiankeng)成为继石林(shilin)、峰林( fenglin)和峰丛( fengcong)之后又一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岩溶地貌术语。
2016年底,汉中天坑群横空出世,在我国地理版图的核心地带——汉中地区,发现了54个天坑,不仅让全球天坑家族壮大,更重要的是把我国天坑的分布北界扩展到了北纬32°,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更因其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经网络传播在全球引起了天坑热。陕西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因此授予汉中市人民政府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汉中发现罕见“天坑群”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更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通过对其形成机理、条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将对研究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被专家誉为改写地质历史的世界级“自然博物馆”。
天坑是大自然赐予汉中的一份瑰宝,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良好的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汉中市,与省内其他地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厚重的“两汉三国”汉文化而名声在外,世界级的天坑则是汉中另一张靓丽名片。